資訊中心
北京城建北方公司河北鎮棚改安置房項目:讓建筑成為景區里的一幅畫
來源:《建筑》雜志2017第22期 作者:石福睿 時間:2017年11月10日
在房山區河北鎮,有諸多景色宜人的風景區,石花洞、將軍坨風景區、萬佛堂孔水洞、雙峪勝景……各大景點悉數分布,美景數不勝數。
沿著蜿蜒的山路,我們一路走到風景區深處。遠遠望去,“北京城建北方公司”的牌匾,鮮艷而醒目。集成式辦公區、折疊式民工生活區用房、企業文化墻、可移動式花池,每一處都煥發著勃勃生機,彰顯著青春的活力。五顏六色的緞面企業旗,一片片的城建綠,紅色的城建安全帽、黃色的挖掘機……這一切,如同一幅彩色的畫卷,描繪著當地百姓幸福生活的藍圖,成為這綠水青山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鳥語花香,機器轟鳴;遠處古建挺拔,近處塔吊林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現代與傳統的交融互進,成為北方公司房山區河北鎮棚戶區改造工程的主旋律。而這首勞動贊歌的譜寫者,正是這群平均年齡才三十出頭的年輕管理團隊。這支“有智有謀,敢想敢闖,敢為天下先”的年輕團隊,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成為建設和諧工程的“生力軍”。
房山區河北鎮棚改安置房工程座落于房山區河北鎮半壁店村原雙山水泥集團水泥一廠舊址高地上,占地面積約為100畝,總建筑面積約為19.8萬平方米,共分為兩個標段,一標段為1#-7#住宅樓、26#地下車庫等12項單體,建筑面積約為9.3萬平方米;二標段為8#-16#住宅樓、27#地下車庫等17項單體,建筑面積約為10.5萬平方米。
該工程由房山區政府與北京啟迪茂華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北方公司承建,是北京市首個采用PPP模式運作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作為北京市棚戶區改造的重點工程之一,北京市政府重點關注工程、民生工程,北京市首個采用PPP模式運營的棚戶區改造項目,該工程意義重大,不僅是政府和民間資本共同運作的新嘗試,開啟了PPP模式下的棚戶區改造先河,而且也是房山區政府1號棚改項目工程,備受當地政府重視。
困難面前 從不言棄
開工伊始,公司抽調多個項目部的管理人員,組建了一支由項目經理于建輝、執行經理梁飛帶頭的精銳的管理團隊。他們懷揣著美好的憧憬,在調侃和談笑中來到項目。到達現場以后,山區的自然環境和施工條件,讓這群年輕人始料不及。工期緊、任務重、風險大,這一項項問題擺在了他們面前,亟待解決。
施工場地狹小,但束縛不住這群年輕人的手腳。項目部在開工之日起,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商討最優施工方案,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現場布置,確保各項工作井然有序。為防止塔吊等大型機械在夜間交叉作業發生意外事故,他們甚至在塔吊大臂上安裝了LED燈帶,這樣每到夜晚不僅塔吊司機看的清楚,而且也讓現場變的“高大上”,“到晚上你再來看,咱們這也是個小城市!”成龍說到。面對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項目部建立健全了各項應急預案,實行安全員現場巡查制度,安排專人關注氣象局預報,并對山體關鍵部位進行了加固,確保現場萬無一失。
“項目部最犯愁的就是工期”,在談話中,項目執行經理梁飛說到。據悉,現場只有在破山后才可施工,而機械破除成本高、效率低,致使原定5月15日完成并交付給項目部的土方施工整整滯后了三個半月。而客戶要求明年年底所有住宅必須交付使用,今年年底必須完成90%工程封頂,工期十分緊張。
因地制宜 創新管理
“你看,左邊是銀湖洞、石花洞,右邊是房山區國家地質公園。雖然在半山腰,安全文明施工較為不易。但是為了保住綠水青山,再難也要往前沖。”對于環境保護,梁飛似乎比“土地公”更加清楚。
寬敞明亮的集成式辦公區,采購成本與傳統的集裝箱相比相差無異,但美觀、結實、耐用,性價比較高;干凈簡潔的折疊式生活區集成房屋,十分鐘拆裝,安全穩定,拆運靈活,調撥時可一次運輸八個箱體,單箱體造價不高,運輸成本更是低廉;可移動式花池,隨時更換盆栽鮮花,讓人賞心悅目;太陽能路燈,高效節電,低碳環保。各種可周轉物資和各項污染防治的措施,不僅讓現場看起來干凈整潔,綠意盎然,而且也響應了黨和政府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他們用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為環境治理攻堅戰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現場管理方面,項目部創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體制,不僅建立健全了適合項目實際的各項規章制度,而且還通過大力應用BIM技術,加強了工程監控,降低了施工造價成本,有效提高了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
項目部創新性的制作了項目信息名片。正面是公司名稱和項目名稱,背面是二維碼,通過掃描識別,不僅可以看到公司簡介、項目簡介、團隊建設、文明施工等內容,而且還有領導關懷、形象進度等,領導到訪等新聞實時更新,安全文明施工、質量、進度等每周更新,內容圖文并茂,十分豐富。只要一張卡片,不必親臨現場便可知項目的所有動態。“咱們工地是重點關注對象,每周至少有兩三次檢查,這張卡片不僅宣傳了公司,同時也能讓上級領導和公司領導隨時了解項目情況”。韓進全給我們介紹說。
“叮咚”,正說著,梁飛的手機發出了提示音,“項目部又發新通知了”梁飛掏出手機。“這是我們自己的辦公平臺,名字叫《口袋助理》。”據介紹,項目部為提升溝通和辦事效率,采用了第三方免費APP。在這款APP上,項目部實現了考勤、審批、通知、溝通等多種功能,更主要的是通過該軟件,實現了各項工作的明確分工,責任人、輔助人、完成時間一目了然,并可以實時討論。
安心工作 幸福生活
從現場的文化墻上,我們看到了一張張項目管理人員的笑臉。
他們在這里,能夠安心工作,幸福生活。
在團隊組建初期的磨合階段,由于大家相互之間不算熟悉,項目部通過活動、例會等途徑,讓彼此增強了解,不超半個月,大家從相知到相識,從相識到相熟,工作中,平添了許多默契。
為了打造學習型團隊,執行經理梁飛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溝通談心,希望大家打破固有思維,打破專業界限,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學習提升自我,打造“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施工地點地處偏遠,最近的超市是三公里開外村里的小商店。因此,做好后勤保障,成了項目部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四人一間宿舍,項目部統一為我們發放了被褥,并配備了冷暖空調。”今年新入職的員工寧學晨告訴記者,辦公區、生活區WiFi全覆蓋,生活很便利。
“伙食很好,我們有自己的大廚,米其林餐廳星級廚師!”項目部生產經理何連兵一邊吃午飯,一邊跟我們說。項目部為了保證員工“吃得好”,特意聘請了專業廚師,每天三菜一湯,保證至少一周菜品不重復。活動室內,動感單車、健身器材、乒乓球、羽毛球、棋牌室、閱覽室、黨員活動室一應俱全,而生活區的籃球場,更是小伙子們的最愛。為了關愛女職工,項目部還特意準備了瑜伽墊、健身球、毽子等,讓女職工下班后也能通過鍛煉舒展身心,成為項目部人文關懷的創新做法。
“我們還有‘Happy Friday’!”項目部經營經理兼黨支部書記張悅興奮的告訴我們。項目部自發組織了“快樂星期五”活動,該活動由黨工團聯合牽頭,各部門青年員工輪換組織,由當值部門擬定一個活動主題,項目所有人員參與。每到周五下午,大家紛紛參與進來,放松一周來的緊張心情,歡聲笑語回蕩在每個角落。
“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支部建設也是該項目的一大亮點。在黨員活動室,兩學一做的宣傳板,鮮艷而醒目。支部書記張悅自己設計的學習天地,各項黨政黨紀全部上墻,讓每一個黨員都意識到身上的重擔。
盡管河北鎮風光迷人,景色各異,但棚改安置房項目部參戰的員工們腳步匆忙,無暇顧及,因為他們正用年輕的力量和速度與時間賽跑。面臨著工期緊、任務重的壓力,這支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的年輕團隊,定將創造一個神奇的“北方速度”,讓建筑,成為景區內的一幅畫!